太一道果 第667章(3 / 3)
人不明,让大尊奸计得逞,确实已经不宜监国,以免日后再度为大尊所骗。然朝局不可一日无人主事,本宫有意让姜司空摄政,诸公以为然否?”
&esp;&esp;殿中的姜离闻言,已是知晓了长公主的想法,这监国之位,她是不想继续坐着了。
&esp;&esp;但长公主也不想直接扔下一个烂摊子,而是转为让姜离摄政。
&esp;&esp;当初姜离就是以破窗效应让诸公选择长公主,不让长公主监国,那便由他姜司空摄政。如今兜兜转转的,又变回了姜某人上台。
&esp;&esp;只是当初的姜司空摄政是假的,乃是做胁迫之用,现在长公主是来真的了。
&esp;&esp;然而,土伯可不会让长公主如意。
&esp;&esp;“姜离与风满楼乃是异姓兄弟,此事满朝皆知。”
&esp;&esp;土伯冷声说道:“陵光,你是老夫看着长大的,老夫相信你是遭了蒙骗,但某些人就不一定了。彼辈天生反骨,安知他不是和大尊狼狈为奸?”
&esp;&esp;“大尊通悉妖法,想来不乏邪门歪道之功,让人精进如飞,”幽王亦是冷言附和,“孤觉得,姜司空亦是难辞其咎,他非但不能摄政,还该证明一下自己的清白。”
&esp;&esp;“长公主之令,侄儿恕难从命。”二皇子亦是朗声道。
&esp;&esp;朝臣纷纷景从,不光是二皇子一派的,就连中立的,骑墙的,也有不少附和。
&esp;&esp;风满楼的身份暴露,也同样是牵连到姜离,让土伯完全能够站在道义和道德的制高点上。
&esp;&esp;而姜离则是从入殿之后始终沉默不言,直到长公主给出答复,土伯向着自己发难之后,他才开口。
&esp;&esp;第203章 紫微朝争,姜离手段
&esp;&esp;“说完了吗?”
&esp;&esp;朝堂上出现了刹那的平静,就像是有一种之力抹去了所有声音。
&esp;&esp;“说完了,也该轮到孤来说道了。”
&esp;&esp;姜离扫视了一眼百官,徐徐说道:“天子移居南苑后,太平教造反,无支祁水淹大半梁州,此等天灾人祸,是孤平的。”
&esp;&esp;“佛国东行,文殊、观世音、无生三位大士进犯,险些夺了雍州,进取梁州。是孤斩了文殊,退了观世音和无生,让佛国退出大周。”
&esp;&esp;“罪臣孟钧与大皇子姬承天意图逼宫,篡夺天子之位,也是孤临时赶回,斩了乱臣贼子。”
&esp;&esp;“现在,你们怀疑孤勾结大尊,试图妨害国体?”
&esp;&esp;佛国已退的消息,群臣确实有所猜测。要是没退的话,这位姜司空也没空暇回神都,但文殊已死,那就是大部分人所难以猜测·······或者干脆说难以相信的了。
&esp;&esp;作为成名过百年的三品,文殊的“资历”可比张指玄要高得多。尽管这种时间上的资历并无法代表实力,但在很多时候还是会被人下意识地拿来作为衡量标准。
&esp;&esp;更别说,文殊还是佛国的二把手。
&esp;&esp;无论是名声、实力,文殊都是三品顶尖的。而当文殊死后,他的一切也成为了垫脚石,抬高了姜离。
&esp;&esp;“当然不是。”
&esp;&esp;司空既然开口了,早已等待多时的杨言第一个支持。
&esp;&esp;他是朱晦庵的门生,也是当初带头支持姜离承继司空之位的官员,可说是和姜离绑死了。每次带头冲锋的,基本都是杨言。
↑返回顶部↑